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新闻资讯  >  正文

“大唐诗路 秦晋和合”研学旅行之四:救黎民于火热,还世界以清凉

来源:望潮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26      点击数量:

image.png

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五台山,山川灵秀,风光旖旎,是享誉世界的佛教神山圣地。7月8日,我从长沙赶到太原,加入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的“大唐诗路 秦晋和合”考察团,次日即随考察团奔赴忻州市,于炎炎夏日入此清凉道场,追访先贤古迹,探索和合之道。

16e27c6d5656532954bd8f7f796c52b.jpg

五台山 (王正2013年摄)

image.png image.png

五台山平面图及简介 高平/摄

黛螺顶

《名山志》云:“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的东西南北中的五个方位,分别坐落着望海、挂月、锦绣、叶斗、翠岩五峰,黛螺顶便是东台望海的灵迹之一。《清凉山志》云:“唐代僧人释法念,在此修行,始有小庙。”传之后世,便成古刹黛螺顶。于此可见五台山松柏满山,色如画眉之青黛;秀峰绵延,状似东海之大螺,故得名黛螺。

五台山,自古相传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此次邀请的导游介绍道:据传说走在大智路上,踏遍1080级台阶,可增添智慧,消除烦恼。山路虽陡,但拾阶而上之时远眺重峦,鸟瞰山谷,真是浩浩乎如冯虚之御风。沿途的善财洞、五爷庙、大文殊殿,既是善男信女的歇脚之地,也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佛家文化。登至尽头,就能看到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殿堂设计华美雅致,布局严谨规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

image.png image.png

大智路 高弘毅/摄

image.png

黛螺顶天王殿 高平/摄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何要修龙王殿呢?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难以维持生计。文殊菩萨至此传教,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救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菩萨得知东海龙王处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清凉异常,乃是龙王五太子驱暑歇凉之物,有湿润气候的功效,于是就向他借用一下。龙王觉得歇龙石重达万斤,这个老和尚无法运走,就表面上答应了。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他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文殊菩萨回来后,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五峰山立刻变得清凉无比。从此五台山就又叫清凉山了。后来龙王五太子经文殊菩萨度化,修成正果,住在北台顶的一座庙里,每日四处奔波施风布雨;一有闲暇,总想多为众生百姓排忧解难,谋福谋利。因此后人尊称其为五爷,供奉他的庙称五爷庙。当然,从地理学角度看,五台山之所以被称为清凉山,是因为虽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其最低海拔仅624米,最高则为3061.1米,因此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诚为避暑之胜地。

image.png image.png

五爷传说 高平/摄

黛螺顶坐东朝西,远眺各台顶,千山皆绿,排青滴翠;起伏如波,流水沉碧,正如天王殿前门对联所言:“登螺顶仰观天空眼界自阔,临宝地俯览台怀胸襟更宽。”登至山顶,虔诚的佛教徒一步一叩首,瘦小的身躯承载着最诚恳的祷告,云游的行脚僧也在佛像前庄严肃立,不远万里只为一睹五方文殊的威严样貌。

image.png

烟雨中的五台 高弘毅/摄

image.png image.png

左图:行脚僧 高弘毅/摄 右图:一步一叩首 高平/摄

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顶的主殿,供奉着来自五座台顶的五种文殊法像。五方文殊神态各异,金光夺目,庄严祥和。走进五方文殊殿朝拜,正如登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亦叫“朝台”。略有不同的是,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顶朝拜的,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这也是乾隆皇帝当年游览五台的创作。因天公不作美,此次考察在穿林打叶声中开展,故只得退而求其次地“小朝台”一趟。

image.png

黛螺顶山巅 高弘毅/摄

image.png

五方文殊殿 高弘毅/摄

旃檀殿外的外围四周依次有16幅立体国画,16个佛经故事,图文并茂地讲述了释迦如来应化的传说,形象栩栩如生,再现了国宝艺术。

image.png image.png

佛祖事迹图 高平/摄

显通寺

拜罢文殊菩萨,考察团便前往颇负盛名的显通寺游历一番。显通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寺之一、全山寺院之首,其前身是东汉永平十一年始建的大孚灵鹫寺。它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也是中国佛教的一个诞生地。入寺内,便是一连七进的殿字,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

其中,无量殿通体由白砖修砌而成,并饰以浮雕花卉,形似花盖宝顶,是中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

image.png

大显通寺 高弘毅/摄

image.png image.png

穿过无量殿,便能望见熠熠发光的铜殿。随行导游介绍,铜殿堂连同佛像、佛塔共用铜10万斤铸成,乃明代高僧妙峰和尚化缘聚钱所建。考察时阴雨绵绵,但庄严肃穆的铜殿宛如风雨中屹立不倒的金身罗汉,黄铜铸之,金箔饰之,摄人心魄,灼灼照人。进入室内,顶部梁架齐全。四壁上部与梁架构件表面,密集齐整地铸满了小铜佛,号称一万,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称“万佛如来”。地面以碧绿玉砖铺就,过往的奢华可见一斑。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仅东西两座原塔尚存,所以后又以铁补铸三座塔立于原处。

铜殿整体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布局精巧,雕镂细致,具有丰富多彩的优美图案,确属罕见之艺术瑰宝。它与寺内其他建筑物相比虽然较小,但设计却很精妙:充分利用显通寺前低后高的自然地形,将基础做成一个高台,衬以汉白玉基座、台阶等,两侧又建了相应的建筑物,前面设置铜塔,所以在寺院总体布局中以小见大,和谐协调。

image.png image.png

和合五台

山西五台山、浙江国清寺因缘深厚,二者虽有万里之遥,但彼此交相辉映。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天台宗僧人成寻(1011-1081)就是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以62岁高龄率徒七人入华,五月登天台山,后又巡礼五台山等地,最终圆寂于汴京,敕葬国清寺,留下宗教游记之名著《参天台五台山记》。当然,更深的因缘还是国清寺乃和合二圣寒山、拾得的隐居之处,二人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此次造访的则是文殊五台道场。历史上的五台也有着浓厚的和合色彩。自显通寺前身大灵鹫寺的建设开始,五台山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之一,发展至唐代达到顶峰,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但在唐代后期,佛教势力日益膨胀,收敛的钱财归地方官吏和寺庙所有,造成政府和寺庙僧尼泛滥。同时因寺庙土地少纳或不纳税,不少小农选择依附寺院甚至落发为僧,这就阻碍了农业生产,威胁到了唐王朝的政治基础。当土地和劳动力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封建国家就会向佛教势力宣战。这直接导致了唐武宗于会昌五年开展声势浩大的“会昌毁佛”运动,全国范围内拆毁寺庙、勒令僧尼还俗、收回大量土地。五台山亦不例外,僧侣散尽,寺庙被毁。直至唐宣宗即位,又再兴佛教。另一方面,李唐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借助神权,提高皇家的地位,自认是老子李聃的后代,推崇道教。虽然他们也推崇佛教,以致佛教势力与影响在唐代臻于巅峰,但当其发展到严重威胁忠孝人伦、破坏农业经济、介入高层斗争时,统治者就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此次武宗灭佛行动是外来佛教与封建皇权斗争的一个典型案例。所以“会昌灭佛”绝不是单纯宗教斗争的结果,而是世俗政府对势力过于膨胀以至于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宗教组织的一次打击行动。有唐一代释道儒三教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至中晚唐时期三教的融合吸收已成主流。烟雨中的五台山,正是这段和合历史的见证者与亲历者。

回望“会昌灭佛”,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的中央政府大多与宗教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其加以利用与有效控制。这种传统使中国政治区别于中世纪欧洲的政教合一,具有鲜明的世俗特征,使中国社会避免陷入宗教狂热与政教合一。

而对于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满清政权而言,五台山作为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膜拜的神圣空间,无疑是整合各方民族与宗教力量、重塑文化凝聚力的绝佳舞台。满清于立国之初大力扶持五台山藏传佛教,很大程度是出于拉拢蒙藏王公势力的政治因素。同时,为维护各方势力的均衡,缓解民族矛盾,清廷也始终维持着汉藏佛教力量的均势,并在巧妙协调五台山宗教与民族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佐助王化”功能。通过对各方力量的平衡以及皇家要素的渗透,清廷在五台山构建起以皇权为核心,汉藏佛教协同发展、共同拱卫朝廷的宗教治理体系。这是以和合思想治国的绝佳典范。清朝历代皇帝的青睐,也给顺治消沉出家、康熙奇遇五爷等民间传说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image.png image.png

清帝传说事迹图 高平/摄

各族信众和谐共处的格局,具有难以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观照当下,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早已深深嵌入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切不可视宗教为封建迷信的洪水猛兽,而是应积极引导宗教与崇尚民主、科学等价值观的当代社会相适应,要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普罗大众纯良朴素的多样信仰。

image.png

清凉五台 高平/摄

微风细雨中,考察团的五台之旅就此完结。能于炎炎夏日造访清凉宝地,可谓幸甚至哉!在群山中静默地巡礼古刹,就是拜读中华文明历史烟云中璀璨的佛学经卷。此时,寒山诗恰似一阵清风吹拂心间: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

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文:高弘毅/图:考察团/审核:望潮新闻/责任编辑:和合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