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11月7日至8日,“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召开。论坛以“和合文化与全球文明倡议 ”为主题,围绕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和合文化的实践价值,以及天台山、台州与和合文化等论题展开。论坛彰显了和合文化在全球文明互鉴中的重要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实现了研究领域的新拓展、新突破,显示了和合文化研究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全球文明倡议;天台山;综述
一 、 引言
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其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理念追求对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和未来人类命运走向均有着重要意义。有鉴于此,2023年11月7日至8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中华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 ”在台州市天台县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和合文化与全球文明倡议”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和合文化,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论坛设置文明对话合作、共同价值引领、保护传承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四个分论坛,深入讨论和合文化各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大会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温州大学、台州学院,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台州市委党校、中共天台县委党校、浙江道教学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等机构组织的论文60篇。著名学者彭永捷教授、许正中教授、刘建平教授、孔维勤教授、张新鹰教授、张永路副研究员、陈明教授以及徐永恩先生做主旨发言。围绕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和合文化与社会治理、和合文化与儒释道思想等论题,本次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择要简述之。
二 、和合共生: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本次论坛主题相契合,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本次论的中心论题之一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郭海龙助理研究员认为:在美欧中俄+英日+印度巴西(“4+2+2”轴对称结构)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各方的权力交汇点在北冰洋 ,这预 示 着 北 冰 洋 世 纪(北极时代)的到来 。中国和合文化的传统将有助于权力的和平转移,这便凸显了和合文化在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中共缙云县委党校尤永盛和中共丽水市莲都区委党校李琪琪认为:和合思想有助于破除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隔阂,有助于中国-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具体途径包括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推广、做好贸易合作、做好服务救援等。
成都理工大学罗浩轩教授和雷达认为:当前中国在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遭遇西方势力各种诘难,实则映射出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话语地位与蓬勃发展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问题。中国要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话语主导权,更好地传播“中国方案”,应努力将独特的中华文化基因融入“中国方案”传播理念,拓展“中国方案”多样化传播渠道,逐一回应“中国方案 ”的西方叙事以及提高“中国方案”国际传播精准度。厦门大学韦俊全博士和谢清果教授认为:“中国之治”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政治传播层面以“和平发展”对话“霸权主义”、经济传播层面以“开放包容”对话“利益封锁”、文化传播层面 以“文明共生”对话“文明冲突”、生态传播层面以“命运共同”对话“人类中心”。
北京大学闫雨副研究员和王燕副教授指出:中正平和、以人为本的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和“普世价值”有补偏救弊之功 ,有 助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进文明交流,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合作,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型文化治理的现实路径。中共江门市委党校邹陆林副教授指出:儒家仁爱思想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济南社会科学院王政研究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和举措。陕西师范大学王一博博士认为: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融合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对和合文化理论资源的激活和引领 。
三、和合大同:和合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青岛科技大学吕辛福副教授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华“和文化”的渊源,认为总书记“一和四 观”的提法涵盖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各个层面,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认识。《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王艳编辑将研究重点放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与和合文化相结合形成的统一战线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并指出:“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斗争性与和合文化尚和性合并,是统一战线既斗争又联合理念的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联合理念与和合文化和谐观念相融通,是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共台州市委党校许峰教授从融合之基础、可能 、趋向三个维度,论述了党性修养与和合文化的内生性价值关联。
和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兰溪市委党校何霄航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而是 采取与西方现代化“和合”的态度,从显隐秩序和合的内在规定,通过语境、话语和价值三重尺度进行秩序和合以求擘画人 类文明新图 景。暨南大学郑维博士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 ,这主要表现在和平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 。
中共天台县委党校姚楚楚认为:和合文化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文化力量。中共汕尾市委党校王天旺教授和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丁万英副教授认为:和合文化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天台县人民法院姚梦莹和杨丹则从基层法院的角度论述了中华传统法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精髓、进程及其司法价值体现,并探讨了和合文化价值转化的方式和途径。
安庆师范大学蔡洞峰副教授和殷洋宝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和合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关键。鲁东大学邢亮教授和李林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条实践路径,分别是在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在共建共 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在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台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梁立新副主任讨论了如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弘扬和合文化。天台山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秋月通过对和合文化的时代价值、历史脉络、基因解码等方面的学理分析,对新时代背景下和合文化传播路径、社会效能转化路径、经济效益转化路径的实践探索,阐明了和合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和合智慧:和合文化的实践价值
和合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又包含巨大的实践价值。大到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共同富裕的实现,小到乡镇治理、文化的打造以及文化旅游的繁荣,均可见和合文化的现实意义。绍兴文理学院蔡殳斌和赵江认为:和合文化中的“以和为贵 ”与“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利于改进我国的社会治理理念;“和而不同”与“执两用中”的观念有利于丰富社会治理模式。
中共台州市委党校科研处林宁处长指出:和合智慧是中国人民向往共同富裕、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力量。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徐利芳副教授、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魏广志认为:和合文化有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魏广志进一步指出:和合文化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是“以国家目标为宏观战略指导,探索实现其目标的宏观路径;以省域目标为中观战略指引,丰富实现其目 标的中观路径 ;以市域目标为微观战略指路 ,践 行实现其目标的微观路径”。和合文化助力共同 富裕的对策是“从和合文化的内涵性视角出发,既要物质富裕,又要精神富有;从和合文化的差异性视角出发,要承认适度差距,反对平均主义;从和合文化的统一性视角出发,要追求共同富裕,避免贫富分化”。
中共天台县委党校张密珍认为:和合道德观是在吸收儒家道德观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具有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深刻内涵。中共台州市委党校马井彪阐述了和合文化视角下农村基层协商沟通机制优化的意义。同时,他指出:在具体运行中存在农村基层村民参与协商沟通的水平不高、农村基层协商沟通平台的建设力度不够、农村基层协商沟通的内容不够明确细化等问题。四川外国语大学刘建锋副教授认为:“新时代中国小乡镇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融合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与地方优秀乡俗文化,融合政府、资本与当地文化,融合现代科技建立云会馆、云文化平台,建立现代小乡镇文明体系,定位小乡镇优秀文化的现代性与本土性融合发展,借鉴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经验来传承、创新小乡镇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小乡镇优秀文化的时代新风尚。”
中共天台县委党校蒋丽娇以天台县为例,分析了和合文化传播体系的建设 。中共天台县委党校陈蒙媛分析了在“八八战略 ”指引下天台和合文旅深度融合的内在优势与实践模式。其中内在优势包括了“人与自然和合”的生态资源禀赋和“人与社会和合”的人文环境优势两大方面;实践模式包括了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六大方面。
五、和合圆融:天台山、台州与和合文化
诞生于台州的和合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天津社科院张永路副研究员认为:“和实生物”是早期中国生成论的代表,其与阴阳原理相结合,形成的阴阳二气和合化生万物的阴阳和生理论,正是中华文化解释宇宙万物生成的最重要理论和最普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彭永捷教授在题为《和合的基本内涵与现代意义》报告中提出:从差异、中庸、最优、人性四个角度来理解和合,对于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和合文化有着重要的启发。中国台湾孔子研究院院长孔维勤围绕“一针一线的和合文化”“以人为本的和合文化”“经世致用的和合文化”“中国梦的厚德载物”“和合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常态”五个方面讨论了和合文化的特性。天津社会科学院张新鹰教授所作的《“和合文化”全面反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发言,认为和合文化清晰地反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包容性等特征。中共中央党校许正中教授作《数字文明开启人类和合文化新范式》的报告,认为人类再次面临新式文明的跃升,数字文明开启了新式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创新,以和合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应对数字文明带来的消极影响。
温州大学崔岐恩教授等从宇宙观的角度讨论了物质、符号、精神三个世界的双螺旋结构,认为三者以和合之态涡旋于挠场,而和合运动则包含符号化、升华、降解三种状态。台州市文化研究中心周琦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天台山和合文化学产生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论述了“天人和合论”“社会和合论”“自我和合论”“文化传播论”四个方面的内容。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徐永恩作题为《建立和合文化联盟(国内)的构想》发言,就建立 和合文化的国内联盟,阐述了台州市建立和合文 化联盟的紧迫性、重要性、可行性。
和合文化的“根”和“源”是和合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关于此,台州市和合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明教授作了题为《以和而合,以合而和——和合文化的文明论根基试说》的发言,认为“和”是相应,相应的前提是相似,是和谐;“合”则是配、聚、会。“和合”可理解为相异的二者相应相配聚为一个整体,同时指出天、地是和合文化的根基。台州市和合文化研究院杨供法副教授和杨轲玮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认为:“从和合字源上看,‘和’‘合’在甲骨文中就已分别出现了;从和合文化的思想源头看 ,和合文化源于河图洛书,远比‘三祖’甚至伏羲时代早;从其社会根源看,和合文化根源于群体劳动中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从其文化符号产生的源头看,和合文化的象征符号源于周代之前的‘媒官’”。以上关于和合文化根基、源头的新论,对于学界重新思考和合文化的渊源具有重要启示。
作为和合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寒山、拾得,也在本次论坛中被精彩阐释。台州学院王正教授提交的《论和合精神观照下的寒山禅诗》一文,围绕和合精神的本质内涵、寒山与和合精神的关系、寒山之于和合精神的意义三个问题展开。作者指出寒山的生平事迹,本就是一个从“人—世”冲突到“身—心”和合的过程。其诗中所述静坐观空、明心见性、妙有显真的禅修心路历程,实现了由“外”向“内”、由“有”转“无”、由“空”融“真”的三个转变。寒山诗以山水之境传达幽玄之思,在禅悟的彻底和深邃方面,在表现禅趣的满目生机方面,在心灵的自足、和合、圆融等诸多方面,也较之其他诗人更为通透。王正教授指出寒山其人其诗对于唐宋时期文人的影响力,东南大学魏福明教授则具体分析了王安石《拟寒山》诗中所阐发的佛理,他认为该诗主要涉及般若空观、佛性自具和因果业报,这些内容构成了精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体系,与宋儒的哲学思维也具有相似性。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蕴含着深厚的和合思想。温州大学路永照教授认为:出现在《老子》不同章节的“和”,其意义并不一致。首先,第十八章的“六亲不和,有孝慈”、第七十九章的“和大怨,必有余怨”,乃表征社会伦理层面的平和、融洽。其次,第二章的“音声相和”、第四十二章的“冲气以为和”,是表达哲学方面的相关应和、作用。最后,第五十五章的“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第五十六章的“和其光,同其尘”,表现的则是理想存在方式的和谐、自然。商丘师范学院 舒笛认为:和合思想贯穿于庄子的宇宙观、生成论、内圣观和外王论之中。太原理工大学吴金生研究员和山西大学吴昊将视野扩展至先秦诸子,考察和呈现诸子思想和合的人文气象与历史价值。
和合文化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西南大学刘建平教授在《“理一分殊”:和合文化的精神拓展与实践》的报告中提道:“理一分殊”的命题是传统和合哲学精神的新发展,同时,也可成为现代跨文化对话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高贵朋分析了“民胞物与”中蕴含的和合思想,认为其包含着“仁和天下”的德性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和而不同”的开放精神和“万世太平”的和平理想。
台州学院何方形副教授敏锐地观察到在关于天台山的书写中,人们对于王士性研究的忽视。在经过比较研究之后,他认为:“就天台山文化而言,王士性与徐霞客二人都是通过客观描写,熔铸赞颂之情,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具有整体性思维。感性、知性与智性兼具而韵味自生,臻于胜境且跨越同时代人,都是文学风尚转型的产物。”台州学院王波等也注意到学界对于台州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的困境,建议使用和合文化来概括台州传统聚落与建筑的特征 。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裴斐以天台山契约民俗与天台山民俗博物馆馆藏民间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契约制度和天台山契约文书两个层面,分析了天台山契约民俗的和合精神、和合共赢理念,同时指出契约民俗中和合理念的当代启示与价值。上述三篇论文分别在文学、建筑学和民俗学领域,扩展了和合文化研究,颇有启发意义。
作为佛道共栖的天台山,其宗教文化历史悠长而内涵深厚,浙江道教学院万勇、李星晨通过文献分析、访谈研究、观察信息等方法,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信仰情况、演变原因等方面,分析了天台桐柏真人的信仰更迭与转变。浙江道教学院郑为一论证了张伯端在天台山和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并将其标举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旗手”。浙江道教学院提交的两篇论文,展现了新时代道教界人士对于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理解。或可期待,在今后的论坛中,可以见到佛教界人士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契合天台山佛道圆融的文化标识。
台州及其所在的浙东,因地理相邻,历史便与东亚各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台州学院胡正武教授描述了浙东诗路名茶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事实,他认为茶叶与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道则形成于日本,中国茶艺的东传与日本茶道的形成及其相互交流,都与浙东唐诗之腹心区域存在密切关系。如果说茶及茶文化体现的是“往教”,那么,日本天台宗的“唐决”传统,则为“来学”。对此,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刘钦泉研究员指出:“唐决”请益与“问难”融摄具有复杂的多重面向。但就日本天台宗的演进而言,日僧入宋,借以“唐决”的请益形式,的确增强了自身发展的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结语
统观本次学术论坛,既取得了丰硕成果,又有着鲜明的特色。其一是宏观研究与微观案例的结合;其二是理论探索与实践分析的并重;其三是文化传承与学术创新的兼顾。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如应重视和合文化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以加强学术对话。又如,应明确和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以构建和合文化研究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总而言之,本次论坛彰显了和合文化在全球文明互鉴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实现了部分论题的新突破和研究领域的新拓展,显示了和合文化研究的广阔前景。
徐克博士系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的专职研究员。本文转自《台州学院学报》(2024年8月,第46卷,第4期),文章详情可参考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