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21年12月9日至10日,“2021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浙江台州举办,国内外各界嘉宾围绕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理念、和合文化对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和合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智慧理念,焕发人类文明包容互鉴的当代价值,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和合文化所代表的中 国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和合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传统文化 文明交流互鉴
2021年12月9日至10日,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国际大背 景下,由中国外文局、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天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1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台州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政要人士、国际组织代表、国外驻华使节、国际汉学家,以及 有关智库、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约150人参与研讨,多维度阐述了和合文化的历史传承、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形成了以和合文化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共识。
一、和合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智慧理念
和合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心理,超越了零和博弈和保护主义的文化范式,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撑。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启蒙思想家就曾积极从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引领西方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开启了思想解放和文艺繁荣的新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和 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立文认为,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意指和平与合作。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等思想,并以和合天下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规 则和道德理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罗安宪认为,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 多元和合、共生共在的,不同文明间虽有差异却无优劣之分。巴黎大学欧洲国际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比拉尔·纳维认为,和合文化代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文化并不好战。当今世界需要和平统一、合作繁荣,而具有和合文化理念与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最符合这种要求。中共浙 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陈立旭认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发展造就了中国 文化的包容性,不会产生宗教战争与宗教冲突,和合文化下的中国宗教与文化没有排他性。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巴西籍创始人王胤认为,无论世界如 何多变,新的技术多么繁盛,和合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文明 始终意味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它指引着“天下一家”的理想与未来。
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和合文化使中华民族始终追 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提升了中国在海外的文化魅力。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戴逢红指出,和合文化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张力,黄龙禅宗在和合文化影响下引儒入禅,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拥有深远影响。法国高美艾博览集团巴黎博览会主席史蒂文·阿巴佐 立认为,法国是率先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也是认可中 华文化的欧洲大国,世界需要接受中国的发展变化。马来 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认为,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最有震撼力和生命力的一种软实力,它能让当地主流社会走近中华文化,也让中华文化融入当地社会。法籍青年主持人、大提琴演奏家朱力安认为,“以和为贵 ”、包容开放是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思想内涵,值得每个时代借鉴。
二、和合文化焕发人类文明包容互鉴的当代价值
人类文明往何处去是当今世界的时代课题,文明无优劣之分,且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垣洙肯定了和合文化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增进不同国家种族、宗教、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和平发 展的重要意义。日本前首相、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鸠山由纪夫表示,国家间的交往要秉持友爱精神,其前提就是独立和共生。共生,即为和;独立,即不同,因而友爱精神与和合文化有共通之处,许多国家通过攻击其他国家的制度和价值观来逃避自身的问题非常不可取。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胡发贵指出,和合文化思想承认世界是差异的,各美其美,各事其俗,各习其异,讲求文化多元。与此同时,和合文化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与物皆能在差异中共存。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温波认为,和合是方法与目的的统一,文明交流互鉴应遵循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求同存异、和而大同四方面基本的和合方法论,共同构建一个人类命运和合共同的大同世界。
和合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促进了中国 与世界的友好关系。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朱晓鹏从和谐与合作的角度,提出我们要通过联合、合作实现和谐与和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埃及籍双语主持人王慕林分享他在中国生活中遇到的江西小城镇开通高铁、湖南乡村医疗体系 改革和浙江余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的故事,认为 和谐、共享、互助等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上也应当能够发挥积极的影响力。中国-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副主任方强指出中国和东 盟国家非常友好,合作关系密切,是和谐合作的典范,是和合文化在国际关系上的生动体现;台州已经在阿联酋、日本、菲律宾等国家成立了和合文化海外驿站,这将有利于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宣传和发扬和合文化理念,进一步推进共建生态文明合作。《中国报道》杂志社巴西籍记者拉菲尔从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倡议、上海进博会、中国的精准扶贫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在合作共赢方面给世界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并且实现了包容性发展,这非常值得学习。中国-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印尼籍主任阿里安托·苏裕认为,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在和谐共处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和东盟新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于实现双方共赢和区域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将抓住新的机遇,打造更加紧密的共同体。
三、和合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
在和合文化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和合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的思想土壤,成为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同文明互相交流、融合发展的历程,因而,应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马耳他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韩弥敦表示,推动世界实现可持续的、公平的复苏目标有赖于和谐与合作,加强全球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等原则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戎玉中认为,我们要从以人民为中心、以坚持和睦共荣和实现包容式发展为基本点出发,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中国和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对外阐述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与世界意义,以此表明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的理念、主张与行为逻辑。这种理念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认为,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理想蕴含人类一体、命运与共的意识,“协和万邦”的追求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和方法,只有协和万邦,才能实现和平、富国安民。台州学院副院长王正认为,人与自然和合共生意味着大自然赋予人以基本的物质条件和时空概念,赋予人以生活的节律和环境的要素,赋予人以阴阳和合、和而不同的生命形态。和合文化贡献了具有华夏文明底蕴的人生观、价值观,贡献了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贡献了解决文明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广州南方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副教授李春尧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谐概念在这个时代的全新表达,和谐的理念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春秋文化根基。
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不仅多维度阐述了和合文化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关系,而且对于和合文化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作了充分探讨。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指出,和合虽好,但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世界各国相向而行,有时甚至需要通过斗争来 实现,通过斗争赢得尊重、求得发展。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吴晶指出,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战胜各类挑战,是各国人 民面对的共同课题,应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历史价值,阐释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从而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增进各国互助合作,积极推动和合理念成为国际社 会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广泛共识和世界话语。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会长金汉圭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家间合作无法顺利进行的当下,世界各国要减少对立,增进合作,共享文化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可持续繁荣和长久稳定。在全球化时 代,国家间关系日益密切,全球性问题越发突出,国际社会的整体安全、和平与发展尤为重要,和合文化契合时代主题,对中国的和平外交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陈斐斐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本文转自《对外传播》(2022.03),文章详情可参考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