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新闻资讯  >  正文

讲座回顾 | "桐江论道"第六讲顺利举行

来源:桐江论道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2-04      点击数量:

2024年11月30日,“桐江论道”第六讲“亲亲是第一事,兼爱是第二事——《孟子·滕文公上·墨者夷之章》解读” 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台州儒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首席专家杨海文担任主讲嘉宾,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首席专家余治平担任主讲嘉宾,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台州儒学院院长何善蒙担任与谈嘉宾,浙江省委党校讲师、台州儒学院副院长叶达担任主持人。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的参与,气氛热烈,获得广泛好评。杨海文教授以《孟子》“墨者夷之章”为核心,在梳理历代注疏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亲亲与兼爱的异同。杨教授指出,孟子通过“一本”与“二本”之辩,批评夷之忽视亲情差别,强调“爱有差等”,认为人类埋葬父母的行为源于恻隐之心,展现了亲情的特殊性与仁爱的普遍性。亲情的特殊性可以扩展为普遍的仁爱,而兼爱则缺乏自然基础与现实可行性。杨教授认为《孟子》“墨者夷之章”之所以重要,不仅展现了对墨家思想的集中批判,更是儒家亲情伦理的核心表达。这一章以强烈的论辩色彩展现了孟子的致思理路,对理解儒家道德伦理的核心概念与范畴具有重要意义。

在与谈环节,余治平教授从四个方面肯定了讲座的价值:第一,赞同以文本为中心的经学研究方法,避免过度哲学化;第二,认可重视历代注疏的做法,强调要站在前人肩膀上做学问;第三,提出应该做“有哲学的经学”,在文本基础上适度运用哲学方法;第四,肯定回归经学脉络的重要性。

何教授高度评价杨海文教授讲座,他认为讲座内容考证精细、辨析精确、论辩精到、义理精微。在研究方法上,杨教授对《孟子》研究经历了从思想到孟学史,再到单章研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精深的治学理路和专一的学术态度。这种由思想入史(孟学史研究),再由史入经(经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学界深化研究《孟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讲座为深化理解《孟子》思想打开了新的视野。杨教授在文史结合的基础上对《孟子》文本进行的哲学解读,展现了深厚的学术积累与独特的思想洞见,为我们理解儒家伦理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桐江论道公众号/图:桐江论道公众号/审核:桐江论道公众号/责任编辑:和合文化研究院